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今年首度參加臺北國際書展,並於二月二日在臺北世貿一館舉行「鏡像‧臺灣:臺灣文史研究譯叢」新書座談會,活動分為兩場次,分別邀請吳密察、薛化元、吳佩珍、吳叡人、李衣雲,以及梅家玲、范銘如、邱子修、郝譽翔等多位教授進行對談,展現臺灣文史研究的豐碩成果。
詳細報導請見 臺灣大學文學院研究中心電子報
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今年首度參加臺北國際書展,並於二月二日在臺北世貿一館舉行「鏡像‧臺灣:臺灣文史研究譯叢」新書座談會,活動分為兩場次,分別邀請吳密察、薛化元、吳佩珍、吳叡人、李衣雲,以及梅家玲、范銘如、邱子修、郝譽翔等多位教授進行對談,展現臺灣文史研究的豐碩成果。
詳細報導請見 臺灣大學文學院研究中心電子報
文•圖╱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
臺大出版中心於二月二日下午於臺北國際書展會場,舉辦「鏡像•臺灣:臺灣文史研究譯叢」新書發表與座談會,邀集此翻譯叢書的各書主編與學者展開討論,期盼藉由翻譯國外學者的臺灣研究文章,讓世界的觀點走進臺灣,加強學術社群的對話與交流,進而呈現更多元、更多重面貌的臺灣。
「鏡像•臺灣」譯叢乃是教育部推動「全球化下的臺灣文史與藝術中程綱要計畫」的翻譯成果,也是臺大出版中心的年度代表作,共包括:《近代化與殖民》、《發展與帝國邊陲》、《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》(上)(中)(下)、《異地繁花》(上)(下)、《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》等八冊。此一翻譯叢書由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、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吳佩珍教授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李奭學教授、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邱子修教授等四位學者分別擔任主編,蒐羅精選、翻譯日本與美國學界第一流的臺灣研究學術論文,研究時序自日治時期延伸至當代,內容涵蓋歷史、文學與文化等各個面向,整個叢書的編排順序即依照自歷史而文學,從日治到當代的概念開展。
作者: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
時 間:2013年1月31日(四)15:00-16:00
地 點:世貿一館展位B1125
主持人:柯慶明教授(臺灣大學新百家學堂執行長、臺灣大學中文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)
與談人:陳泰然教授(臺灣大學前副校長、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)、陳亮全教授(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)
近年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,對人類生活和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威脅,世界各國紛紛將氣候變遷視為非傳統安全領域中之重大議題。1988年成立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; IPCC) ,並於2007年公布氣候變遷第四次評估報告(AR4),指出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0.74度,且增溫之幅度將會持續增加,熱浪、乾旱及豪大雨等極端氣候之強度與頻率皆有增加之趨勢,對各國之生態環境、社會經濟、衛生防疫及糧食安全等議題將造成重大衝擊。並提出各國政府須從「減量」(指二氧化碳)及「調適」(指政策)兩個層面著手,對氣候變遷作策略規劃。顯然,氣候變遷所帶來對生活之影響與對全球之衝擊已無可避免,須地球村成員共同承擔,亦為當前國際社會須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。
新聞原網址:http://video.udn.com/video/Item/ItemPage.do?sno=344-233-2B4-233-2B3b3d3c323-2F4-233-2F343-2F3-2B
打破過去學術著作都很沉悶的刻板印象,國內七所大學,包括台大政大、清交大等,這次破天荒參加了台北國際書展,多位校長也一起出席,詩希望把學術作品用活潑的排版和包裝,推廣給更多民眾。
2013-02-01黃怡菁 蔡宗儒 / 報導